中国道教有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七十二福地,多是名山胜景或景色柔美的中央,被称作“福地洞天”。位于江西省鹰潭市的龙虎山就是这样一座名山,群峰叠翠,既似虎踞,又似龙盘,龙虎争雄,势不相让,旅游龙虎山,好似进入“丹霞仙境”。龙虎山作为道教七十二福地之一,是道教正一道天师派的发源地和“祖庭”,甚至还称龙虎山为“道都”,这些都与张天师无关。
张天师的始祖是张道陵。据传,张道陵七岁时就能诵读解说《品德经》及河图谶纬之书,十六岁时便博通五经并入太学,成为很有名望的太学士。但有一天,自叹道:“流光如电,百年瞬息耳;纵位极人臣,何益于年命之数乎?”遂辞去官爵,分心修炼,欲求长生不死之道。同弟子王长一同,遍游名山访道。受仙童指引,到来了龙虎山,在山中的壁鲁洞求得《黄帝九鼎太清丹经》。为了炼丹,张道陵自称真人,与弟子王长一同到来鹤鸣山,一边以符水之法救死扶伤,一边在鹤鸣山上结庐炼丹,创立了道教正一道天师派,张道陵自称为张天师。
传至第四代天师张盛,坚辞不受魏世祖所封的“奉车都尉、散骑侍郎、加都亭侯”,携印、剑、经箓自汉中到来龙虎山定居,修治祖天师玄坛及丹灶,每年以三元日(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十月十五)登坛传箓,四方从学者千余人。从此以后张天师的后裔们世居龙虎山,至今承继六十三代,历经一千九百多年。不少天师获取历代封建王朝的信奉和册封,官至一品,位极人臣,正象嗣汉天师府大门的抱柱楹所题“麒麟殿上神仙客,龙虎山中宰相家。”
一个教派的宗师由一个家族世袭传承一千九百余年,不得不说是一个奇观,这对中华文明的历史传承也是一个渺小的奉献。这个奇观重要起源于道教的基本教义《品德经》。老子所著的《品德经》是道家思维的精髓,是古圣先贤大智慧之集成,充溢了高尚的哲学思维。道家思维可以看为中国民族平凡的产物,是国民思维的中心。在道家思维的摆布下,历代天师能够在时局动乱的缭乱年代具有传奇的策略定力和掌握时机的才干,表现了道法人造趁势而为的哲学思维。其次还有历代天师们修身治世的团体修为。正一派天师道成立之初,就建设了严密的组织治理体系,建二十四治,立祭酒分领其户,主观上帮忙朝廷维持了一方社会的安康。第三代天师张鲁甚至成为三国时间汉中一方的诸侯。再有就是借救死扶伤教化布民,以符水咒法为人治病,教人思过,获取普通庶民的信仰。在道教文明中,除了一些如神鬼传说、以符水救人等,有违迷信知识,至今咱们还难以了解外,其外围文明和哲学思维还是值得发挥光大的。
在旅游龙虎山秀丽美景的同时,也应了解与之严密相联的道教正一派天师道的历史渊源。
本文地址:https://www.qianwe.net/article/8ba745802d081e6e0fb5.html